行业新闻|2025-07-21| 深圳维动自动化
行星减速机与联轴器的“不对中”是轴系安装中常见问题(指减速机输出轴与联轴器、或联轴器与负载轴的中心线未对齐,存在径向偏差、角向偏差或两者的综合偏差)。不对中会导致振动增大、噪音加剧、联轴器及轴承磨损加速,甚至降低传动效率和设备寿命。解决需按“检测确认偏差类型→针对性调整→验证效果”的流程操作,具体方法如下:
一、先明确:不对中的3种类型及检测方法
首先需确定不对中的类型(才能针对性调整),常见类型及检测工具如下:
不对中类型 | 定义(以减速机输出轴为基准) | 检测工具及方法 |
径向不对中 | 两轴中心线平行但不同心,存在径向距离偏差 |
用百分表(固定在减速机轴端),旋转联轴器,读取圆周方向的最大与最小读数差,即为径向偏差。 (激光对中仪更精准:直接显示径向偏差值) |
角向不对中 | 两轴中心线相交成一定角度(θ),端面存在倾斜 | 用两个百分表(分别抵在联轴器端面的上下/左右位置),旋转联轴器,读取端面读数差,通过公式计算角度偏差。 |
综合不对中 | 同时存在径向和角向偏差(最常见) | 结合上述两种方法,同时检测径向和端面偏差。 |
注:不同联轴器允许的偏差范围不同(弹性联轴器允许稍大,刚性联轴器要求严格),需参考联轴器手册(如梅花联轴器径向允许0.1-0.5mm,角向允许0.5°-2°)。
二、核心调整步骤:以“减速机固定、调整负载端”或“负载固定、调整减速机”为例
调整的核心是通过移动减速机底座或负载设备底座,消除两轴的径向/角向偏差。需根据设备安装方式(谁固定、谁可移动)选择调整对象,以下为通用流程:
步骤1:松动固定螺栓,释放调整空间
若负载设备(如电机、传送带)底座可移动:松动负载设备的固定螺栓(保留少许预紧力,防止倾倒),使其可在底座上小幅平移或倾斜。
若减速机底座可调整(部分设备设计有调整螺栓):松动减速机的固定螺栓,通过底座下方的调整顶丝(或垫片)控制位置。
注意:若两者均固定(如螺栓紧固在混凝土基础),需先检查底座是否有变形(如垫片松动、底座翘曲),必要时先修复底座平整度。
步骤2:针对“径向不对中”调整——消除同心度偏差
目标:让两轴中心线重合(径向偏差≤联轴器允许值)。
方法:平移可调整的轴(负载轴或减速机轴),通过增减“侧向垫片”或“调整顶丝”控制水平/垂直方向的位移。
例:若检测到负载轴比减速机轴“偏右2mm”,则在负载设备底座左侧加垫片(或用顶丝向右推负载设备),每次调整0.2-0.5mm,调整后用百分表复测,直至径向偏差达标。
注意:平移时需同步检查水平度(用水平仪),避免调整径向时破坏水平,引发新的偏差。
步骤3:针对“角向不对中”调整——消除端面倾斜
目标:让两轴中心线平行(角向偏差≤联轴器允许值)。
方法:通过在设备底座“单侧增减垫片”调整倾斜角度(垫片厚度决定倾斜量)。
例:检测到负载轴端面“上翘”(与减速机轴端面有夹角),则在负载设备底座的“后端(靠近联轴器侧)下方加垫片”,或在“前端(远离联轴器侧)减垫片”,每次加垫厚度≤0.1mm(薄铜片或不锈钢垫片),调整后旋转联轴器,用百分表检测端面偏差是否减小,直至达标。
关键:垫片需平整(无褶皱),且同一侧的垫片需叠放整齐(避免因垫片倾斜导致新的偏差)。
步骤4:综合偏差调整——先调角向,再调径向
若同时存在径向和角向偏差,建议先调角向、再调径向:
角向偏差会导致径向检测时出现“假偏差”(因端面倾斜,旋转时径向读数波动),先消除角向,径向偏差更易准确调整。
调整后再次旋转联轴器一周,同时检测径向和端面偏差,确保两者均在允许范围内(反复微调,直至稳定)。
步骤5:紧固螺栓并二次验证
偏差达标后,按“对角均匀紧固”原则拧紧固定螺栓(避免单边受力导致轴系回弹)。
紧固后再次用百分表检测(螺栓紧固可能导致微量位移),若偏差回弹,需松开螺栓重新微调(可能是底座变形或垫片不实导致)。
试运行:启动设备(低速运行),观察是否有异常振动或噪音(用振动检测仪检测振幅,应≤设备要求值,如≤0.1mm/s),无异常则调整完成。
三、特殊情况处理
1. 联轴器与减速机轴配合过紧/过松
若联轴器内孔与减速机轴配合过松(有间隙),会导致调整后运行时出现“动态偏差”(轴旋转时联轴器晃动),需更换联轴器(或用胀紧套加固)。
若配合过紧(无法套入),不可强行敲击(避免轴变形),需用砂纸轻微打磨轴表面(或联轴器内孔),确保配合间隙在0.01-0.03mm(过渡配合)。
2. 底座刚性不足导致调整后回弹
若设备底座(如钢板、支架)变形(受力后弯曲),调整后紧固螺栓会导致轴系偏移,需先加固底座(如增加加强筋、更换厚钢板),再进行对中调整。
3. 弹性联轴器的“隐蔽偏差”
弹性联轴器(如梅花、膜片)允许一定偏差,但长期超差会导致弹性元件过早磨损(如梅花垫碎裂、膜片疲劳断裂),调整时需按“允许偏差的1/2”控制(留安全余量)。
四、预防措施:减少后续不对中
1. 安装时控制精度:首次安装用激光对中仪(精度可达0.01mm),比百分表更高效(尤其大直径联轴器)。
2. 定期检查:运行3个月后复核对中状态(因振动可能导致螺栓松动),每年至少检测1次。
3. 避免过载:减速机过载会导致轴系变形,间接引发不对中,需确保负载扭矩≤减速机额定值。
总结
联轴器不对中调整的核心是“精准检测→微量调整→反复验证”,关键在于耐心(每次调整量不宜过大)和工具使用(优先用激光对中仪提升效率)。调整后需通过试运行和长期监测确认效果,避免因“隐性偏差”导致设备损坏。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