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|2025-08-25| 深圳维动自动化
调整安装以避免联轴器偏摆,核心是通过精准对中、稳定固定和消除安装应力,确保联轴器连接的两轴(如电机轴与减速机输入轴、减速机输出轴与负载轴)在运行时保持同心,减少因相对位移引发的偏摆。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下:
一、安装前的准备:排查基础与部件状态
1. 检查安装基础的稳定性
减速机、电机或负载设备的底座需牢固固定在地基上,避免因基础松动(如地脚螺栓未拧紧、地基不平)导致设备运行时“整体晃动”,间接引发联轴器偏摆。可通过水平仪校准底座水平度(误差≤0.1mm/m),并紧固所有地脚螺栓(按规定扭矩拧紧,避免过松或过紧导致底座变形)。
若设备安装在钢架或移动平台上,需确保支撑结构刚性足够(无明显弯曲、振动),防止运行时因结构变形带动轴系偏移。
2. 检查联轴器及连接轴的状态
确认联轴器本身无变形(如法兰面翘曲、弹性元件破损)、内孔与轴的配合间隙符合要求(过松会导致轴在孔内晃动,过紧可能压弯轴)。
检查电机轴、减速机输入/输出轴的径向跳动(用百分表测量,通常要求≤0.05mm),若轴本身弯曲,需先校正或更换,避免安装后“自带偏摆”。
二、核心步骤:精准对中,消除三轴偏差
联轴器偏摆主要源于两轴的径向偏差(轴心线平行但不同心)、角向偏差(轴心线相交成一定角度)和轴向偏差(两轴轴向间隙过大或过紧),安装时需逐一校正:
1. 校正径向偏差(轴心对齐)
方法:用百分表吸附在联轴器一侧法兰上,表头抵住另一侧法兰的外圆面,缓慢转动两轴(需同步转动,可通过临时固定联轴器实现),记录百分表的最大与最小读数,两者差值的一半即为径向偏差(需≤0.1mm,高精度场合≤0.05mm)。
调整:若偏差超标,通过在电机或减速机底座下加减薄钢垫片(厚度根据偏差计算,每次调整不超过0.5mm),或移动设备位置,直至径向偏差符合要求。
2. 校正角向偏差(端面平行)
方法:将百分表表头抵住联轴器一侧法兰的端面(靠近边缘处),缓慢转动两轴,记录百分表的最大与最小读数,两者差值即为角向偏差(通常要求≤0.1mm/m,即每米长度偏差不超过0.1mm)。
调整:若偏差超标,在电机或减速机底座的单侧加减垫片(如左侧偏高则在左侧底座下加垫片),逐步微调,直至端面跳动符合要求。
注意:径向偏差和角向偏差需交替校正,避免顾此失彼(比如调径向时可能影响角向)。
3. 控制轴向间隙(避免轴向挤压或松动)
安装时需预留合理的轴向间隙(根据联轴器类型,如刚性联轴器通常留0.5-1mm,弹性联轴器按手册要求),避免两轴因热胀冷缩或轴向力导致端面挤压(引发额外轴向偏摆),或间隙过大导致运行时轴向窜动。
可通过测量联轴器两法兰之间的距离,与安装要求对比,调整设备轴向位置(如移动电机前后位置)实现。
三、紧固与固定:避免安装后松动
1. 联轴器与轴的固定要可靠
若为键连接,键与键槽需配合紧密(无明显松动),紧固联轴器的抱紧螺栓时,需按对角、分步的顺序拧紧(如分2-3次拧至规定扭矩),避免单边受力导致联轴器与轴不同心。
若为胀套联轴器,需均匀拧紧胀套螺栓,确保轴与联轴器完全贴合,无相对滑动(滑动会导致动态偏摆)。
2. 设备与底座的连接要稳定
电机、减速机与底座的固定螺栓需加防松垫片(如弹簧垫片、止动垫片),并按设计扭矩拧紧,防止运行时因振动导致螺栓松动,引发设备移位和轴系偏摆。
若底座为铸铁等脆性材料,螺栓孔周围可加装加强垫片,避免局部受力过大导致底座变形。
四、试运行与二次调整
1. 空载试运行
安装完成后,先空载运行设备(低速启动,逐步升至额定转速),用听诊器或振动仪检测联轴器部位的振动和异响:
若有周期性“嗡嗡”声或振动明显,可能是对中仍有偏差,需停机后重新测量并调整。
运行30分钟后,检查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,再次拧紧(热态下螺栓可能因热胀冷缩松动)。
2. 带载试运行
加载后,负载会增加轴系的受力,可能暴露轻微的安装偏差。需再次检测振动值(如轴承座处的振动速度≤4.5mm/s),若超标,需停机重新对中(负载状态下的对中要求可能更严格)。
关键原则总结
“先固定基础,再精准对中”:基础不稳会导致后续对中失效,必须优先解决。
“径向与角向交替校正”:两者相互影响,需反复微调直至均达标。
“动态验证优于静态测量”:静态对中合格后,必须通过试运行确认无动态偏摆(因运行时温度变化、离心力可能改变轴系状态)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最大限度减少联轴器安装引发的偏摆,避免齿轮轴受力不均、振动加剧等问题。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