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|2025-10-21| 深圳维动自动化
行星减速机安装后出现振动异响,往往不是设备本身质量问题,而是忽略了对中细节。其中,90%的故障根源可归结为以下3个对中问题,解决这些问题能大幅降低振动与噪音:
一、径向偏移:两轴中心“错位”导致的“硬碰硬”
径向偏移指电机轴与减速机输入轴的中心线平行但不重合,存在径向距离偏差。这种情况下,联轴器(或直接连接的轴系)会因强制同步转动产生周期性径向力,带动减速机内部齿轮啮合时出现“一边紧、一边松”的偏载。
表现:运行时发出“嗡嗡”的低频振动,转速越高振动越明显,用手触摸减速机外壳能感觉到规律性的震动,长期运行会导致轴承早期磨损、齿轮齿面局部剥落。
标准:径向偏差需控制在0.1mm/m以内(高速传动要求≤0.05mm/m),可通过百分表固定在减速机输入端,转动电机轴测量外圆跳动值来检测。
解决:通过调整电机底座的垫片(增减单侧垫片厚度),或移动电机位置,使两轴中心线重合,反复测量直至偏差达标。
二、角向偏差:两轴“不平行”引发的“掰力”
角向偏差即两轴中心线相交形成夹角(类似“八字形”),此时联轴器的弹性元件(如膜片、梅花垫)会被反复扭曲,减速机输入轴承受额外的轴向力和弯矩,导致内部齿轮啮合角度异常,产生冲击性噪音。
表现:发出“咯噔、咯噔”的间断性异响,负载越大噪音越清晰,停机后手动转动电机,能感觉到明显的“卡顿感”,严重时会听到金属摩擦声。
标准:角向偏差需≤0.05mm/m(即每米长度内偏差不超过0.05mm),可通过测量两联轴器端面的轴向间隙差来判断(转动一周,端面跳动差值需符合标准)。
解决:在电机底座的对角位置加减垫片(如一侧加垫片、另一侧减垫片),逐步消除夹角,确保两轴平行。
三、轴向窜动:轴系“前后窜”带来的“冲击磨损”
轴向窜动指电机轴或减速机输入轴在轴向方向存在过量位移(超过联轴器允许的补偿量),可能因轴承游隙过大、轴系固定松动等导致。这种情况下,齿轮啮合时会产生轴向撞击,尤其在启停瞬间明显。
表现:运行中伴随“哒哒”的撞击声,高速时可能出现高频哨音,检查联轴器会发现弹性元件(如弹性套、膜片)有轴向挤压痕迹,甚至出现裂纹。
标准:轴向窜动需控制在0.1mm以内,可通过百分表测量轴端的轴向移动量来检测。
解决:紧固电机和减速机的轴端挡圈,更换磨损的轴承以减小游隙,若为联轴器连接,需确保其轴向补偿量匹配实际窜动量(如选用长型梅花垫或膜片联轴器)。
关键提醒:对中是“系统性工程”
安装时需先固定减速机,再以减速机为基准调整电机,而非反之——因为减速机通常与负载(如滚珠丝杠、传送带)刚性连接,其位置精度更难改变。对中完成后,需均匀拧紧所有固定螺栓(按对角线顺序分步拧紧),防止因受力不均再次产生偏差。
若振动异响在调整后仍存在,需检查联轴器是否损坏(如膜片断裂、梅花垫老化),或减速机内部是否因前期偏载已出现齿轮损伤,及时更换受损部件才能彻底解决问题。
做好这3项对中检查,绝大多数安装后的振动异响问题都能迎刃而解,同时能显著延长行星减速机的使用寿命,避免因早期磨损导致的故障。
微信扫一扫